特别提醒:
患者情况各不相同,治疗应从实际出发,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,不可照搬。
在中医理论体系中,“气机”是贯穿生命活动的核心概念。《素问.六微旨大论》言:“出入废则神机化灭,升降息则气立孤危”,生动阐释了气机通畅对生命存续的重要性。云南中医药界泰斗张震研究员深耕中医临床六十载,创立“疏调气机学术理论”,提出“以通为用,疏调气血阴阳”的治疗观,强调通过疏解肝郁、调理脾胃、燮理阴阳,恢复人体气机的动态平衡。本文结合临床医案,解析疏调气机理论的核心内涵与临床实效,展现其在现代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。
疏调气机理论的核心内涵:从“三通”到“三脏”的整体观:人体气机不畅的核心病机在于“肝郁、脾虚、肾虚”三脏失调,治疗当以“疏调”为要,即“疏肝解郁以调气,健脾和中以益气,补肾填精以养气”,形成“疏、调、补”三位一体的治法体系。其代表方“疏调汤”(柴胡、香附、郁金、丹参、川芎、枳壳、白芍、白术、山药、仙灵脾、茯苓、薄荷、生甘草)以柴胡、香附疏肝理气为君,茯苓、白术健脾益气为臣,仙灵脾、山药补肾调冲为佐,共奏疏通气机、调和气血阴阳之效。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“疏肝理气”的局限,将肝的疏泄、脾的运化、肾的封藏有机结合,体现了中医“整体观”与“辨证论治”的精髓。
展开剩余67%临床医案解析:
医案:虚劳类病——从“肝郁脾虚”论治,重拾生命活力 。
患者:胡某,女,40岁,2025年4月就诊。
主诉:20天前感冒后出现气短、乏力、头晕、恶风、易汗出,眠欠佳,多梦,小便调,大便干结难解,舌淡红、苔白,脉细。
诊断:西医诊断为“慢性疲劳综合征”,中医辨证属“肝郁脾虚证”,气机郁滞,气血生化不足。
治法:疏调气机,肝脾同调。
方药:疏调汤加减,药物如下:
北柴胡10g,香附10g,麸炒白术10g,
川芎10g,丹参10g,仙灵脾20g,
山药10g,郁金15g,白芍15g,
麸炒枳壳15g,甘草片10g,薄荷10g,
法半夏10g,陈皮10g,防风10g,
黄芪50g,太子参20g,炒酸枣仁30g,
肉苁蓉片30g,胖大海10g,当归15g,
泽兰10g,大红袍20g,酒续断15g,
桑寄生15g,砂仁10g。
3剂,水煎服,2日1剂,1日3次,每次200ml。
二诊:疲劳感减轻,纳食改善,情绪稍畅。
按语:本例患者因长期压力导致肝气郁结,横逆犯脾,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,出现疲劳、纳差;肝郁气滞则胸胁胀满。疏调汤以柴胡、香附疏肝解郁,茯苓、白术、黄芪健脾益气,仙灵脾温肾助阳以化气,诸药合用,使肝气疏、脾气健、肾气充,气机通畅则诸症自消。现代研究表明,疏调气机法可调节神经-内分泌-免疫网络,改善慢性疲劳患者的应激状态与免疫功能。
疏调气机理论的现代价值: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跨越:疏调气机学术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“单一脏腑论治”的局限,建立“肝脾肾功能协同”的整体调节模式。在现代疾病谱中,慢性疲劳综合征、代谢综合征、妇科内分泌疾病、情志障碍等,其病机均与气机失调密切相关,而疏调气机法通过多靶点、多途径调节神经-内分泌-免疫网络,展现出独特优势, 改善应激状态,调节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(HPA轴),缓解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障碍。
疏调气机理论是张震研究员基于数十年临床经验,对中医“气机学说”的创新发展。它不仅是一套治疗方法,更是一种“以通为养”的健康理念——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,注重情绪管理、饮食调节与适度运动,从源头预防“气机失调”。上述医案印证了其临床实效:无论是内科杂病、妇科疑难症还是情志疾病,只要抓住“气机不畅”的核心病机,施以疏调肝脾肾功能之法,往往能收获“桴鼓相应”之效。
在中医药现代化的今天,疏调气机理论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新思路:它既保持了中医整体观的特色,又与现代生理学、病理学接轨,展现了传统医学的强大生命力。随着临床验证的深入与作用机制的阐明,这一学术思想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价值,让“气机通畅,百病不生”的中医智慧惠及更多患者。
发布于:云南省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