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战犯改造所见闻》中,沈醉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:“有一条谜语,‘金木水火土,打五虎上将’,一直没人能猜出来。王陵基是我们中唯一的上将,当他听说这个谜语没有人能解开时,他轻蔑地‘呸’了一声。”沈醉进一步解释,王陵基的反应正是因为他看不起这个谜语中的其他四位川军将领。谜底正是川军中的五个上将,分别是邓锡侯、杨森、刘湘、刘文辉和王陵基,而每个名字中都有与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相关的偏旁部首。沈醉推测,王陵基觉得,除了杨森外,其他人要么是他的学生,要么是晚辈,所以不屑与他们同列。
然而,事实是,王陵基并没有在“川军五虎上将”中占有一席之地。五虎上将的评选,实际上并未包括王陵基。毕竟,王陵基在当时并不被视为与邓锡侯、杨森、刘湘、刘文辉等人同等的重量级人物。实际上,王陵基在“川军五虎上将”的名单中并不在列,而他心中那份不满,源自当时他并未被正式列为上将。
王陵基直到1943年才被授予“中将加上将”的军衔,但他并非“正牌上将”。蒋介石的上将军衔是有数量限制的,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,一级上将为九名,二级上将有二十三名。只有在一级上将退役或去世时,二级上将才有机会晋升为一级上将,而二级上将则可以晋升为“中将”或“中将加上将”。王陵基一直没有机会从中将加上将升至二级上将。
展开剩余68%与王陵基不同,刘湘则是1935年4月的首批二级上将之一,而陈诚在1947年晋升为一级上将后,空出了一个二级上将名额,此时邓锡侯成为了新的二级上将。陈诚和刘湘这两人的晋升过程中,充满了复杂的军事斗争与权力变动,而王陵基则始终未能突破这一层级。
有趣的是,在当时的“川军五虎上将”中,王陵基并不占据显赫地位。甚至在许多军事战略上,他都只是这些上将的后辈。在这些将领中,田颂尧常被认为是五行中“土”的代表,其地位甚至比王陵基要高。田颂尧的军功卓著,早在1926年就参加了北伐,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。而在此时,王陵基还只是第二十一军的师长,田颂尧的资历显然更为深厚。田颂尧后来更是担任了蒋介石的“上将参议”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川军中的重要地位。
川军将领的历史充满了戏剧性。尽管他们在战场上互相角力,但在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兄弟情谊。在这场“川军争霸赛”中,虽然大家互相竞争,但依然有很多时刻展现出团结和互助的精神。黄应乾回忆,川军将领虽然以“水火木金土”来划分,但彼此之间并未真正结下不解之仇。刘湘、杨森、邓锡侯、刘文辉之间的关系,甚至在战争后期也时常出现和解的场面。即便战斗过后,他们往往能在酒桌上畅谈,借用“梁山泊的弟兄,越打越亲”的说法来开解彼此的恩怨。
正如黄应乾所描述的那样,川军将领虽为生死敌手,但每当面临生死关头,他们往往会互相拉一把。在历史的洪流中,川军的这群将领,无论是在起义时的协作,还是在战后的共谋,都展现出了他们的“兄弟情谊”。例如,刘文辉、邓锡侯和潘文华三人在彭县起义时,原本是敌对势力,却能共同作战,一同在劫波中成为彼此的“兄弟”,这一幕也让蒋介石感到困惑和无奈。
王陵基,尽管在川军将领中有一定的影响力,但与田颂尧等人的历史地位相比,显得略逊一筹。特别是在战场之外,川军将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深厚情谊,往往远比他们在战争中的对抗更加引人注目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